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德爾塔”、“奧密克戎”等新的變異病毒肆虐全球,國際國內市場和各行各業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此時的中魯海運公司,船隊老齡化讓發展的提速增效變得越發艱難,在疫情影響下,船舶營運成本上升,船隊盈利能力下降,如何加快船隊“汰舊換新”,以購置新的船舶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能,成為一道迫切解決的難題。

破購買之難——壓實責任,專注如一
將時針撥回3個半月之前,今年8月份中魯海運公司成功與歐洲著名冷藏船公司船東達成了船舶買賣的意向,但是困難隨之而來,德爾塔病毒在全球急劇蔓延,剛剛看到的疫情緩和希望又隨之破滅,各國相繼出臺更加嚴苛的入境措施,新加坡宣布暫停船員上下船,泰國依然延續封國狀態,日本、韓國交船又面臨航程長、費用高、無合適接船港口的問題。然而船舶交易涉及到方方面面,更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一旦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有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甚至引起船舶交易取消,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去哪個港口進行船舶交割更能確保交易安全?哪個國家的出入境政策可以同時允許中國船員、俄羅斯船員、印尼船員上下船?哪個港口可以允許驗船師上船檢驗?哪個港口有合適的船廠進行塢檢?疫情期間接船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確保全體人員健康安全?一系列的難題擺在全體中魯海運職工面前。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早在計劃之列的事情必須完成,中魯海運的發展不容等待。與此同時,一場場碰頭會、一次次“頭腦風暴”,一封封郵件、一通通電話、一個個專題小組的成立,他們掛圖作戰、倒排計劃,明確具體責任人,明確事項進度、時間進度等目標任務,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
破交接之隘——通盤謀劃,臻于至善
從歐洲西北部的荷蘭到泰國的曼谷進行交接,跨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途徑幾內亞、尼日利亞、南非等疫情高發國家和海盜出沒地區,同時還需解決各港口的停靠問題,通行運營制約,這對中魯海運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場硬仗。
當接船的流程通盤梳理清晰,在權衡各方面因素及對疫情和出入境政策進行全面評估后,公司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海務部負責與賣方和代理實時聯系,及時掌握船舶動態,掌握各港口實時政策變化,提前辦理船舶國籍證書、最低安全配員證書、電臺執照,減少接船后等待時間;機務部同志提前組織人員翻譯圖紙、整理說明書、訂購備件、采購物料、組織修船人員,聯系船級社和驗船師,減少接船后滯港時間;人力資源部同事多方籌備、挑選精兵強將前往接船,提前備好防疫物資和防護用品,確保人員安全;辦公室同事提前聯系旅行社、使領館、航空公司聯系辦理簽證及入境許可證事宜。
深夜的中魯海運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一摞摞資料高高堆起,一個個電話跨洋互通,事前準備詳實有序,材料歸檔、聯絡聯系規范緊密,各自全神貫注緊盯手頭工作,一派繁忙。
破運行之困——提質增效,促進發展
12月05日,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完成“新懋榮”輪交接儀式,交接代表通過現場連線,確定細節后簽署交接合同。
12月06日,伴隨著一聲汽笛,“新懋榮”輪緩緩駛入泰國曼谷港口,歷時110天中魯遠洋與ULYSSES REEFER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交接手續順利完成。船舶的主控制,船長薛青海正熟練地下達著各項指令,各位船員聚精會神地操控著遙控系統和靠泊裝置,將“新懋榮”輪靠港。至此,歷經多難“新懋榮”輪終于塵埃落定,終于如愿以償,在這個過程中中魯人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向他們致敬。
2021年12月5日“新懋榮”輪(M/V SEA FUTURE)到達泰國曼谷錨地,12月6日靠泊曼谷11號碼頭,12月7日全體船員核酸檢測正常,12月8日完成現場交割,“新懋榮”最終按計劃加入了中魯船隊大家庭,后續將在曼谷完成緊張的檢驗和證書辦理后開展正常營運。在整個接船過程中,公司各部門分別與新加坡代理、曼谷代理郵件聯系30余次,與泰王國駐華大使館、泰王國駐青島總領電話聯系8次,郵件聯系6次;聯合歐洲船東召開船舶交易視頻會12次,公司組織召開接船專題會議8次,接船船員25人進行崗前培訓3天。根據測算,“新懋榮”成功引進后將為公司增加營業收入1700萬余元,增加凈利潤600萬元左右,為助推中魯遠洋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